close

☆關於內八☆

☆內八足是在小兒骨科門診中最常見的問題之一。由於內八足的兒童常易兩腳尖互撞而跌倒,外觀也不好看。

除了少數內八足是因先天結構或神經系統等問題之外,大部份的內八足是屬於生理性內八足,幾乎每個小孩都會有,只是嚴重程度不一,恢復正常的時間也不一定相同。 隨著年齡的增長及步行學習的開始,大部份的內八足會逐漸自行改善。少部份的人仍會保留這樣的問題。我們就內八足來分析,其形成原因可分為以下三種:

(一)股骨內扭轉(femoral ante version)
這是孩童內八足最常見的原因。比較常發生在女孩,女男比率約2:1 。這類小孩通常在檢查上也會發現有全身性的韌帶鬆弛。這種情形有人認為是先天的,也有人認為是後天不正確的坐姿造成,有時候也可能因為髖關節附近的軟組織太緊所造成。
臨床上可發現站立或跑步時的內八步態,坐姿容易呈現跪坐而雙腳向外的現象,在國外稱之為「看電視坐姿」-television sitting ,或著又叫作”W”型坐姿,這種坐姿等於是以小腿做槓桿,對股骨及膝關節施以扭轉的力量,而使得正常的排列位置改變。

(二)脛骨內扭轉(Tibia torsion)
小於2歲的孩童內八足較常見的原因,常與O型腿及足內翻合併發生,一般屬於生理現象,(利用理學檢查測量角度即可診斷),會隨著年齡改善。

(三)蹠內收(Metatarsus addactus)
通常發生於新生兒的腳部。這種情形只有足部前端向內彎,是屬於胎兒受壓姿勢的一種變形,一般利用拉筋按摩即可,少數情形需以矯正鞋或石膏來治療。

上述三種情形多單利用理學檢查及角度測量即可診斷。以下就三種測量方式簡易描述:

1.足步前進角度(foot progression angle):使幼兒前進並留下足印,測量足部與前進直線的夾角,可由此訂出內八足的嚴重度。

2.髖曲節旋轉度:可測量出是否有股骨內旋轉的情形,受測者趴在檢查床上,雙膝彎曲,檢查者藉由足部來作髖部內旋及外旋並測量其夾角。

3.腿足角度(thigh-foot angle)這是測量脛骨內旋的方式。受測者同上述趴躺及膝彎曲90度,踝自然彎曲,測試者由上往下正好可看到足底部與大腿並測量二者的夾角。

4.其他檢查:在特殊情形之下,例如不對稱的發展,或極嚴重的內八旋轉或變形等,由於可能有手術的考量,必須接受X光檢查或電腦斷層等檢查,這方面可由醫師來決定。

對於二歲以前出現的內八足,由於較屬於生理性內八,有機會自行轉正,一般建議以觀察為主。對於坐姿不良,特別是習慣「看電視」坐姿的小孩,一定要予以矯正,而最好的矯正姿勢為盤腿坐姿。一開始由於髖關節附近韌帶太緊,這樣的方式猶如在拉筋,小朋友可能因為疼痛而不喜歡,所以需要耐心地以漸進方式增加盤坐時間,有時候矯正時間需要長達一至三年。

第二種治療方式為輔具應用。市面有旋轉矯正帶及丹尼式矯正鞋等輔具,目前學界對於輔具的使用效果仍未有定論,父母親仍應多方參考後面決定。

需手術治療的情形極少,但對於較嚴重且已成長定型的患者,手術矯正仍是考慮方法之一。

相對於內八足者為外八足,臨床上病例較少,但多數仍屬於正常生理發展情形,並不須要治療,行動功能也正常。
原則上有全身性疾病、變形與該年齡層正常範圍不吻合、左右不對稱、以及過大的變形者才需要處理。
發育性的問題所引起的內外八字,在8歲以前多會慢慢改善或正常,只有少數程度太厲害的才會持續到成人。

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

內八可用以下方式加以矯正:

1. 多作盤膝坐法,避免「W」形坐法:
方法:類似僧侶打坐的方式。
好處:平衡足踝韌帶,有助平衡發展及後跟穩定。

2. 外旋伸展運動:
方法:趴在床上,做類似青蛙的姿勢,雙手可以幫忙壓住腳和臀部。固定在此姿勢,每天每回10至15分鐘。
好處:平衡內外側韌帶,舒緩內外側肌肉壓力。

3. 矯正帶使用:
方法:鬆緊帶由腳板開始外旋,順著小腿、大腿纏繞數圈後,固定於雙側腰際間。

4. 足部伸展運動:
(蹠骨內收)蹠骨內收大多是可逆性的,父母可利用每次換尿片時做一些反向拉筋運動,可以加速改善。若為固定變形,則必須階段性以石膏固定矯正。方法:將足部前端往外推,固定在此姿勢,每天每回10至15分鐘

5. 使用輔具:
好處:穿著支撐足弓的鞋墊可達成支撐和預防錯誤活動機制之效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liwenwen 的頭像
    liwenwen

    liwenwen的部落格

    liwenw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